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

日本人與大慶油田
日本人首先從中國畫報刊登的鐵人王進喜的大幅相片上推斷出大慶油田在東北三省偏北處,因為相片上王進喜身穿大棉襖,背景是遍地積雪。接著他們又從另一幅肩扛人推的照片上,推斷出油田離鐵路不遠。他們從《人民日報》的一篇報導中看到一段話,這段話是說王進喜到了馬家窯,說了一聲:"好大的油海啊,我們要把中國石油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據此,日本人推斷,大慶油田的中心就在馬家窯。大慶油田什么時候產油了呢?日本人判斷:1964年。因為王進喜在這一年參加了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如果不出油,王進喜是不會當選為人大代表的。日本人還準確地推算出大慶油田油井的直徑和大慶油田的產量,依據是《人民日報》一幅鉆塔的照片和《人民日報》刊登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把當時公布的全國石油產量減去原來的石油產量,簡單之至,日本人推算出大慶的石油產量為3000萬噸,與大慶油田的實際年產量幾乎完全一致。有了如此多的準確情報,日本人迅速設計出適合大慶油田開采用的石油設備。當我國政府向世界各國征求開采大慶油田的設計方案時,日本人一舉中標。

以上案例說明了一個什么現象?

答案: 思維的間接性,人們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識經驗,理解那些沒有直接感知過的,或根本不可能感知到的事物。
思維的概括...
題目列表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名詞解釋

發(fā)散思維

答案:

是指人沿著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組織當前的信息和記憶系統(tǒng)中存儲的信息,產生出大量、獨特的新思想的思維活動。

名詞解釋

思維的間接性

答案:

人們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識經驗,理解那些沒有直接感知過的,或根本不可能感知到的事物。

微信掃碼免費搜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