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

“測驗的時候,有一道題是作文。我看不大懂題目的要求,很想舉手問老師,可我不敢,怕老師罵我。老師經(jīng)常說,要學會審題,考試的時候她是一句話都不會說的,就像畢業(yè)考試一樣嚴格,這樣考出來的分數(shù)才真實。我只好猜了猜,憑自己的感覺做了作文。結果我還是理解錯了,作文被扣了25分!我真覺得冤枉,我不是不會寫啊,只不過是走題了!我前面的基礎部分不是考得很好么?如果考試沒有作文就好了,或者不懂能問也行呀!”
A教師認為:案例中的老師,在平時考試的時候不給學生任何指導是對的,因為這樣可以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應考環(huán)境,幫助學生應對未來將要經(jīng)歷的畢業(yè)考試,所以學生在考試的時候是不能問的。
B教師認為:評價應該重結果,更應該重過程,學生學習水平的真實,比分數(shù)的真實更重要。所以平時考試的時候,老師可以給學生適當?shù)狞c撥。

A、B兩位教師的觀點,你是如何思考的?請闡述之。

答案: 我贊同B教師的看法。我認為考試是另一種學習。對待考試,我們同樣應將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應注重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
題目列表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我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好學生,平時上課的時候,老師最喜歡點我發(fā)言了,因為我書讀得多,想象力也不錯,敢于說與眾不同的東西,可一考試,老師就看不上我了,她常常教訓我,考試的時候不要自作聰明,要寫自已有把握的答案。遇到什么“默寫自己喜歡的成語啦、段落啦、古詩啦,選做一個作文題呀”之類可以自由選擇的題目,就要寫簡單的,自己有把握的,才不會出錯。有幾篇課文,老師還規(guī)定我們統(tǒng)一背哪段,都是字少的,說如果要考默寫就默它,不會失分。有一次默寫成語吧,我默的都是課外書上來的,我讀的課外書是我們班上最多的,但多了一些錯別字,結果一個錯別字扣0.5分,我辛辛苦苦寫出來的成語等于白寫,結果只考了84.5分。別小看這0.5分,多了它,我的等第就是優(yōu)了。老師還把我批評了一通,說這又不是上課,要逞什么能,冒什么險,還說我不聽話,不懂考試的技巧,考這個分數(shù)是對我的懲罰!我真的想不通,凈默書上默爛的成語,有什么意思?看到那些考高分的同學,我心里真委屈。閱讀案例,請對案例中教師的評價行為予以分析。

答案: (1)該教師評價內(nèi)容片面,注重書面知識,忽視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注重結果,忽視了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種傳統(tǒng)的不科...
微信掃碼免費搜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