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印模變形 B.模型變形 C.取模時(shí)印模邊緣長度不夠 D.義齒基托邊緣過短 E.人工牙排列不正確
A.1~4mm B.5~7mm C.8~10mm D.11~15mm E.16~20mm
A.患者的頜弓大小 B.頜間距的大小 C.患者的面形 D.患者的年齡 E.患者的面部皮膚顏色
A.唇系帶的粗細(xì) B.唇系帶的血供 C.唇系帶附著的高低 D.唇系帶活動(dòng)的范圍 E.唇系帶的神經(jīng)支配
A.加大后牙補(bǔ)償曲線曲度 B.減小后牙補(bǔ)償曲線曲度 C.增大牙尖工作面斜度 D.減小前牙的覆 E.增大前牙的覆
A.增加義齒強(qiáng)度 B.使義齒邊緣封閉更好 C.有助于義齒的固位 D.適應(yīng)口腔內(nèi)軟組織的活動(dòng) E.更加美觀
A.患者的面形 B.患者的年齡 C.患者的頜弓大小 D.頜間距的大小 E.患者的面部皮膚顏色
A.30度 B.33度 C.兩者均有 D.兩者均無
A.下層盒石膏表面粗糙或有倒凹存在 B.分離劑未涂布好 C.人工牙太靠近型盒邊緣 D.石膏尚未完全凝固即開盒去蠟 E.覆蓋在人工牙上的石膏厚度不夠
A.舌系帶 B.上唇系帶 C.頰系帶 D.口輪匝肌的起始部 E.上頜義齒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