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膽影葡胺 B.碘帕醇 C.優(yōu)維顯 D.碘苯酯 E.泛影葡胺
A.從膈頂掃描至肝右下角 B.從肝門至胰腺掃描完整 C.從起始掃描到腎臟中部 D.從肝門到髂前上棘 E.從腎上極掃描到腎下極
A.高分辨率CT掃描:通過薄層或超薄層、高的輸出量、足夠大的矩陣、骨算法和小視野圖像重建,獲得良好的組織細微結構及高的圖像空間分辨率的CT掃描方法 B.動態(tài)掃描:指靜脈團注對比劑后,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對某一組織器官進行快速連續(xù)掃描,掃描結束后再重建圖像的方法 C.薄層掃描:是指掃描層厚小于3mm的掃描,一般采用1~2mm D.目標掃描:又稱靶掃描或放大掃描,是對興趣區(qū)進行掃描的一種方法 E.重疊掃描:指層間距小于層厚,使相鄰的掃描層面部分重疊的CT掃描
A.囑病人勿動及檢查過程中不要咳嗽 B.線圈體部相控陣線圈、體線圈 C.使用心電門控或周圍門控技術 D.推薦常規(guī)成像序列為:橫軸位T1WI,橫軸位T2WI E.必要時加做矢狀位T2WI
A.右頭臂動脈 B.主動脈弓 C.肺動脈 D.支氣管動脈 E.肺靜脈
A.掃描序列為單次屏氣單激發(fā)3D塊重T2-TSE,采集時間2秒/幅 B.2D-多層薄層HASTE序列 C.多層薄層HASTEIR-FS序列 D.使用脂肪抑制和空間預飽和技術 E.圖像后處理在多層薄層HASTE序列中,取冠狀位掃描,所得原始圖像經(jīng)MPR重建
A.被檢側足部外踝緊貼暗盒并置于膠片中心 B.距骨下關節(jié)面呈切線位顯示,關節(jié)間隙清晰顯示 C.照片顯示包括踝關節(jié) D.跟骨紋理顯示清晰 E.中心線對準內(nèi)踝
A.對比劑總量80~100ml,流速3~4ml/s,掃描延遲時間15~20秒 B.對比劑總量60~100ml,流速2~2.5ml/s,掃描延遲時間30~35秒 C.對比劑總量60~80ml,流速5.0ml/s,然后以5.0ml/s的速度注入30ml生理鹽水 D.對比劑總量60~80ml,流速3.0ml/s,掃描延遲時間15~18秒 E.對比劑總量60~100ml,流速2.5~3ml/s,掃描延遲時間20~25秒
A.選用Judkins導管 B.股動脈或橈動脈穿刺插管 C.在主動脈竇壁尋找左冠狀動脈 D.在升主動脈下段尋找右冠狀動脈 E.常規(guī)選用50%~60%離子型或非離子型對比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