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B.2 C.3 D.4 E.5
A.無不良反應 B.心率增加>10次/分鐘 C.心率增加<20次/分鐘 D.心率增加在20次/分鐘左右 E.心率增加超過20次/分鐘
A.氣功 B.醫(yī)療體操 C.登山 D.散步 E.作業(yè)治療
A.5~60° B.45~150° C.60~120° D.70~110° E.旋前,旋后的中立位
A.1~2小時 B.3~5小時 C.12~20小時 D.22~23小時 E.24小時
A.可利用學習原理進行行為矯正治療 B.言語治療時,強調正確發(fā)音,使用規(guī)范言語 C.主要特征是運動發(fā)育延遲,同時有異常姿勢和運動模式 D.康復目的是減輕致殘后果、改善功能、爭取接受教育和生活自理 E.物理療法可使用Bobath法、Vojta法、引導式教育及Domain法等
A.插入電位減弱或消失 B.纖顫電位 C.群放電位 D.肌強直電位 E.長時限運動單位電位
A.提重物訓練 B.活動平板試驗 C.胸部叩擊、震顫 D.功率車運動試驗 E.以循環(huán)抗阻訓練為主
A.軟癱期 B.亞急性期 C.急性期 D.痙攣期 E.改善期
A.腕關節(jié)置于掌屈位 B.背屈為主 C.指間關節(jié)伸直,拇指持外展對掌位 D.掌指關節(jié)自然屈曲40°~50° E.腕關節(jié)微背屈,各指蹼間用無菌紗布隔開